孩子的好奇心最是旺盛,對身邊的一切除了要看看外,還總想碰碰,可不會管東西是誰的,能不能拿。
若是家長一直不對孩子這種行為進行管理,漸漸地孩子可能就發展成為,亂拿亂動人家的東西的「熊孩子」,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,是很不好的。
孩子小不懂事,犯類似的錯很正常,重要的是家長事后該如何教育,避免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。
5歲娃弄碎一兜雞蛋,超市要求10倍賠償
一位帶著孩子逛超市的寶媽,在孩子碰壞他人東西時的處理方法,經分享出來后,被網友盛贊是「教科書級」,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。
這位寶媽帶著自己5歲的兒子一起逛超市,面對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,孩子確實是難以抵抗的,少不了要碰碰。
孩子最喜歡聽媽媽說要買什麼,這樣的話,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拿東西,而不是僅限于看看摸摸。
于是在聽到媽媽說家里雞蛋快用完的時候,他立即跑去了放雞蛋的區域,看著一兜兜裝好的雞蛋,就打算拿一兜給媽媽。
這邊媽媽還在為蔬菜稱重,那邊突然就傳來了罵聲,寶媽順著聲音就看到了自己的兒子。
她趕緊過去,就發現兒子腳邊是一兜子碎的雞蛋,兒子小臉通紅,店員則在一旁不停責罵孩子不該亂動東西。
得知她是孩子媽媽后,超市店員就表示,弄碎的雞蛋要給予10倍的賠償,孩子要給超市道歉。
孩子做錯事是真,但這樣的要求,也確實很不合理。
看著一旁嚇得不敢說話的兒子,寶媽也很心疼,趕緊安撫孩子,告訴孩子媽媽會處理,不要害怕。
隨后,這位寶媽就對店員說,孩子弄碎雞蛋道歉賠償是應該的,但是10倍的賠償,是不合理的。
她表示自己愿意原價賠償,以及讓孩子道歉,若是超市堅持10倍賠償,那麼就只能打電話向監管部門來了。
聽了寶媽這麼說,店員也有些心虛了,10倍賠償的說法超市其實也沒有,只是氣大人管不好孩子,趁機嚇嚇大人罷了。
但如今這個寶媽態度還不錯,看起來也不好惹,于是原價賠償后這件事就了了。
事情解決后,寶媽領著孩子回家,路上看孩子還是很難受的樣子,便對孩子說:
「你不用害怕,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,是想幫媽媽對不對?」
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,媽媽又說:
「但是呢,你這次 確實是做錯了,因為沒有經過同意就碰了別人的東西,還弄壞了,導致媽媽得賠償。
所以媽媽希望你明白,以后 不是自己的東西,不要去亂摸亂碰,以及 做錯了事,就及時得道歉認錯,知道了嗎?」
在聽到媽媽的這番話后,孩子也認真對媽媽保證,下次不會這樣了。
其實這個媽媽全程的做法,都是很標準的。很多家長在孩子做錯事后,第一反應都是跟著責備孩子,或是過于維護孩子。
但這位媽媽在了解事情后,先是安撫了孩子情緒,也正常承認了錯誤,事后既表達了對孩子的理解,也指出了孩子的不對,讓孩子學會反思。
這樣的處理,稱得上是「教科書級」了。
孩子愛亂動別人東西,應如何教育?
幫助孩子建立「物權」意識
很多孩子愛碰別人的東西,其實是因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,沒有「你的,我的」的概念。
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樹立起「物權」意識,告訴孩子什麼是別人的東西,亂動別人的東西是錯誤行為。
對一些比較頑固的孩子,結合一些懲罰或許效果會更好。
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
當孩子不能理解,為什麼不能亂動別人東西時,家長可以通過,讓其他人亂拿亂動孩子的東西,讓孩子體會對方的感受。
通過這樣的換位思考,孩子會更能理解為什麼「不能」,自己也就不會再亂動他人東西了。
為孩子做好示范
孩子會學習父母的很多行為,父母能夠克制自己,去尊重他人,不亂拿他人東西,以及會提前征求他人意見。
孩子受此影響也會學會,不經他人允許不動他人物品。
思路清晰,承認錯誤,拒絕不合理要求,適時還能照顧孩子情緒,并在事后給予教導,這樣的行為確實值得家長們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