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,家長可能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,有的寶寶學走路比較早,但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成長比較慢;有些寶寶很早就能說一些簡單的話,但是很晚才學會走路。
其實這和寶寶的興趣有很大關系。如果寶寶活潑好動,那麼寶寶會先學會走路。這個時候,家長就要多關注寶寶的語言能力。最近在街上上演了非常搞笑的一幕,一個小孩子因為不會說話而尷尬了一路。
生活中很多媽媽剛生完孩子后,迫于經濟的壓力要外出賺錢,根本沒法陪在孩子身邊,只能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帶,很多孩子從小是在阿公阿婆身邊長大的,小時候也很親阿公阿婆。
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是很重要的。只要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強,就能很快地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要求,以便父母能更快地滿足寶寶的要求。下面要說的寶寶表達能力就有待提高,因為在大街上出丑了。
阿婆牽著寶寶的小手去逛街,由于阿婆走得比較快,寶寶勉強跟得上。但是在走路的過程中,寶寶的褲子掉了,尿布露了出來。阿婆對此并不知情,導致寶寶的「節操」掉了一路。
其實寶寶一直想把褲子提起來,但是阿婆一直沒有發現,并且寶寶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,只能一路跟著她。還好有熱心路人提醒。阿婆發現了寶寶的尷尬,幫寶寶穿上了褲子。
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,隔代親是天性,很多客觀原因讓子女在老人身邊長大,老人們也在竭盡全力付出,我們應該感恩,但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挺大的,希望所有的孩子,不論誰帶,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。
很多的父母都是在孩子和工作之間選擇工作,認為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,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。既然錯過了,那就要彌補,培養和孩子之間的感情,讓孩子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,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。
在孩子20歲之前,一直都處于各種叛逆期,對父母的話很反感,再加上本身和父母接觸不多,導致對父母感情淡漠。就更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,多一些細心,多一點愛心,慢慢的融化掉孩子心里的冰山,減少孩子對父母的誤會。
父母一定要多重視和孩子的交流溝通,多陪伴孩子,了解孩子的愛好、朋友,針對性的和孩子進行互動。